医院动态

蝶变系列|唤醒孤独星球的小勇士融⼊五彩世界——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专题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0日  作者:  点击数:


(注: 文中姓名均为化名,评估数据已脱敏处理,文章仅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科普教育。
引言:不易诊断的孤独症ASD  
2024年9月,3岁11个月的凡凡因语言和社交能力严重滞后于同龄儿童,被收入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西固儿童康复科。     面对孩子的沉默,凡凡的母亲在面对儿童康复科诊断医师时焦虑不已:     “孩子两岁多不说话,我们觉得再长一长就会说话了,现在快4岁了,别⼈家孩子都能说会道,可我的孩子一言不发······”  
——孤独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虽然50%的ASD 患儿父母在孩子1 岁左右发现问题,12%~76%的父母报告孩子在1岁存在ASD 症状,但通常3~4 岁才获得诊断     (数据来源:《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2017)》)
——家长或因缺乏认知而错过黄金干预期(0-6岁,尤其是3岁前,这时候大脑可塑性最强,干预效果最好)的情况。省康复中心医院作为ASD 患儿早期筛查和干预者,积极搭建起从科学诊断评估到康复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凡凡入院初期,康复小组对他进行了第一次PEP-3 评估(2024年9月18日),结果显示,他的认知、语言表达与理解、大小肌肉能力等多项指标均处于中重度发展迟缓状态,尤其是沟通能力(百分比级数23%)和行为特征(21%)被评定为“重度”落后。     凡凡的康复治疗师回忆,“这个小朋友初次评估结果不太好,但是在训练中他和家人积极投入、配合度高,我们觉得他很有康复希望。      

儿童康复评估:PEP-3是用于评估孤独症儿童发展水平的工具,涉及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大小肌肉能力、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行为特征等多个方面。
康复之路:个性化与集体化训练结合
凡凡的康复方案以“一对一干预+集体课程”为核心。  
个性化训练:通过语言治疗和作业治疗,针对性提升表达、理解及精细动作能力。集体课程:注意力课、社交课、体适能课等帮助他融入群体,学会合作与规则意识。

图:凡凡参加语言认知训练课程

图:凡凡参加语言认知训练课程

图:凡凡参加注意力训练课程

图:凡凡参加体适能训练课程  

经过4个多月的系统性康复训练,2025年3月的复评数据令人振奋:大部分项目的百分比级数和发展/适应程度都有显著提升,凡凡经过康复训练后有了明显进步。

★认知能力:发展年龄从33个月提升至46个月,百分比级数从75%跃升至89%;
★语言表达:从仅能模仿单字到说出短句,百分比级数从62%进步至85%;
★体能发展:大肌肉能力百分比级数从60%提升至94%;家属发现凡凡在这个阶段,甚至能自信地从较高处跳下,一改往日的胆小;
★行为与社交:非语言行为特征从28%改善至75%,社交互动能力显著增强。
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凡凡已具备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能力。  
凡凡家属在随访中感慨:“短短半个月,他开始认物;一个月后能说两个字;现在连‘公交车’这样的三字词和短句子都能表达了!” 家属的内心惊喜与希望交织——凡凡的进步让母亲倍感欣慰:“他变得开朗了,每天都盼着上课,体质也好了很多。”更令他们惊喜的是,凡凡从最初的抗拒互动,到如今能主动拥抱老师、参与游戏,社交能力的蜕变让全家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新篇章:迈向幼儿园的勇气  
如今,凡凡带着康复训练的成果,自信地踏入兰州市某幼儿园。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奇迹,更是科学干预与家庭坚持共同作用的典范。康复科医生表示:“孤独症儿童的潜力需要被唤醒,凡凡的案例证明,早期干预和系统训练能显著改善预后。”
结语: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每一小步对于他们的家庭都是星辰大海。  
凡凡的康复之旅尚未结束,但如今的他已经从“沉默的世界”走向了充满欢声笑语的集体生活。他的经历为更多孤独症家庭点亮了一盏灯——只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新篇章与希望。




热门点击

版权所有©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陇ICP备12000028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411号

医院门诊办公室电话:0931-7849151 挂号室电话:0931-8619717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定西路53号 邮编:730000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