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王登廷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白内障专业首席专家;甘肃省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甘肃省眼科学会白内障学组副组长,甘肃“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技术专家组副组长,甘肃省卫生厅防盲技术指导组成员,甘肃省防盲协会委员;甘肃省“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三期项目管理办公室成员及技术指导组成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8年,完成各类眼科手术5万余例,在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外伤等眼科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深厚;尤其在白内障手术及眼外伤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经受邀赴广东、湖南、湖北、山东、陕西、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开展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手术演示、讲学等活动,受到了兄弟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好评。作为访问学者曾多次赴美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撰写专业论文23篇,主持及参与科研成果项目6项,2项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项科研成果获甘肃省残疾人康复科学技术一等奖。
前言:他是全省眼科的翘楚。他迄今所完成的高质量眼科手术是其他普通医生一辈子都难以完成的台数。他沉稳而谦实,他温逊而质朴。或许,在千万个眼疾患者重见光明的刹那,定格的是眼前这位眼科医生欣慰的笑容。对于他来说,“让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是一个朴素愿望,却也是其终身矢志不渝执着奉献的人生目标。正是在他的辛勤努力和着力带动下,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医务人员脱颖而出,也使得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眼科成为了目前省内乃至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一流眼科。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是带着一种钦慕和敬重的心情采访他,他就是——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王登廷。
初心:梦想起步,立志为眼疾患者分忧
记者:王院长,请问是什么原因激发了你学医的梦想?
王登廷:我来自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高中时,看到周围的很多老人都患有白内障,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匮乏,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致使他们早早就进入了“失明”世界,晚景十分凄凉,令人痛心。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入医学院校,将来做一名眼科医生,为那些眼疾患者分忧解难。1983年,我顺利考入兰州医学院(现兰州大学医学院),主修临床医学。刻苦学习五年,毕业分配我进入了窑街矿务局医院,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眼科医生。
记者: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你认为眼睛的重要性在哪里?
王登廷:非常重要。上天赐予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通过它才会体会和发现世界的更多精彩,生活品质因这扇心灵的窗户才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眼睛是神奇的,一旦眼睛受损,造成视力残疾,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目前,白内障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视觉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老年白内障患者已近500万人,并且每年以8%~10%的速度递增,60岁以上老年人患白内障的比率高达60%,8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达100%。在甘肃省的一些偏远地区,医疗技术相对落后,人们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加之经济条件不允许,使很多白内障患者由于没有及时手术而最终致盲,严重影响了白内障老人的晚年生活。严酷的现实,让作为眼科医生的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成长:个人医技与团队力量共同提升
记者:近三十年的工作经历,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王登廷:首先是造就了我个人的一个成长。从最初拿起手术刀的一丝胆怯到现在娴熟的医疗技术,长期的实践为我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也让我在各种疑难杂症中不断探索、研究直至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从而获得了患者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从最初一天做6-8台手术到现在最多时做60多台,累计已达到了5万到6万例的手术量。在这个期间,除了上手术台,其余时间我都努力填补理论知识,不断精湛医术,攻克难题,寻求突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发生在十年前,那是在河西走廊医疗队下乡免费为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碰到一位72岁的老奶奶,因为没钱做白内障手术,十二年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儿媳妇长啥模样,更没有见过孙子。她的病情有些复杂令人棘手,因为未及时做白内障手术,导致了虹膜睫状体炎并发性的瞳孔粘连。当时手术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手术失败。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让手术操作顺利进行,我在手术中一边和病人交流,分散注意力,一方面认真仔细分离粘连的瞳孔,慢慢将粘连的瞳孔分离开,成功完成了该老人的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的老奶奶心情那个激动,流着泪连连说“我终于看到了我的好儿媳,乖孙儿。我有福气呀,失明十二年由儿媳伺候着,现在又遇到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医生,让我重见光明,解救了我这个老太太,也解救了我的儿媳妇,更解救了我们这个家庭。”一个个像这样的成功病例为我投身复明事业增添了无限动力,也让我树立了更为清晰的人生坐标和价值取向。
近三十年的工作历程,不仅是我个人成长的过程,更是我们这个眼科团队日益壮大的真实写照。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团队合作。这是一个充满活力,手术经验丰富,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团队,人人兢兢业业,个个恪尽职守,以精湛的医术和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如今,眼科团队的足迹已经深入到了全省各个贫困地区,为白内障患者送去福音,带来光明。
发展:打造了全西北公立医院之首的眼科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现在康复中心医院眼科的具体情况吗?
王登廷:甘肃省康复医院眼科中心是我省规模大、设备全、开展业务多、手术量大、扶贫工作最好的眼科之一,分设白内障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视光中心、准分子中心、眼底病组、青光眼病组、流动眼科白内障复明手术车,眼科美容组等专业组,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基础雄厚、实力强的眼科团队。现眼科中心有工作人员58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9人,技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士)28人,有硕士研究生6人,病床90张。自眼科中心成立以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完成科研6项;获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省康复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两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8年9月被全国康复工作办公室命名为全国康复工作重点学科。
科室拥有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拥有最新Len Sx飞秒激光白内障系统和美国ALCON-Verion白内障手术导航系统,德国海德堡眼底造影分析系统、蔡司手术显微镜三台、托普康显微镜两台、美国Baush&Lomb新一代准分子激光仪眼前节分析系统、美国Baush&Lomb冷超声乳化仪一台、眼力健小白星超声乳化仪、MTP超声乳化仪两台、Alcon Infiniti超声乳化仪一台、Alcon高速玻璃体切割机、法国光泰UBM、台湾莱特美532眼底激光、Nd:YAG脉冲激光仪等、德国产蔡司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德国产角膜内皮细胞计、德国产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及视觉电生理、视野计、眼科A/B超,眼视光中心拥有拓普康KR-8800综合电脑眼光仪、拓普康SGⅡ ALE-5000全自动电脑磨边机、拓普康CL-2800焦度仪、INAMI L-2510 HB同视机、MPA-100多功能视力筛查仪等设备。开展业务有: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各种白内障;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复杂性视网膜脱落等;各种外眼手术。眼底激光治疗、眼外伤治疗、角膜移植、青光眼、眼内外肿瘤、眶内肿瘤摘除术、球内异物取出术、玻璃体腔注射及一些高难度手术;小儿斜弱视矫治,低视力康复和验光配镜等业务,我们设有儿童弱视训练室,为低视力患儿提供更专业的治疗。运用全省目前最先进的美国Baush&Lomb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等。眼科中心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年门诊量达1万5千多人次,年手术量2300余例,年各种眼科特殊检查治疗5600多人次。眼科中心承担着“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彭年光明行”、“蓝天行动”、“西部健康光明行”等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每年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3000—4000例。
记者:据悉,医院近期斥资为眼科引入了一套新设备,您能介绍一下吗?
王登廷:我院近日斥巨资引进甘青宁地区首台LenSx眼科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系统和国内首台Alcon-Verion白内障手术导航系统。率先引领甘青宁地区白内障手术进入“无刀”手术新时代。
以上两大高科技系统的落户,使我院的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到屈光手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在高年资主任医师的悉心操作下,手术更加精准、安全、快速、高效,让患者轻松体验“无刀”手术全过程。从此,甘青宁地区白内障手术将进入“无刀”新时代;开启了白内障手术从“雪中送炭”到“锦上添花”、从“复明手术”到“屈光手术”的新纪元。这种创新型的手术系统使得眼科医生能够以先进的飞秒激光技术精确的完成白内障手术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步骤。
记者:“无刀”手术与传统眼科手术相比,具有哪些优势,这一省内领先之举将为患者带来什么样的福音?
王登廷:Verion白内障手术导航系统可自动提供患者的角膜弧度、K值与屈光情形,也能同步定位散光轴度,并计算规划人工晶体数值,对于使用高端多焦点、散光晶体患者的术后视力,可起极大效果。在手术过程中,能进行影像导引,让计算机同步联机LenSx飞秒激光,在手术显微镜下,实时提供“动态追踪定位”,让医师精确掌握角膜切口、散光角度及人工晶体的详细位置,可强化手术安全及术后效果,使患者得到最佳的视觉质量效果。
Verion白内障手术导航系统和Len Sx飞秒激光白内障系统相结合主要有三方面优势:第一,可以在手术前进行关键诊断检查,精确采集各项数据,从而制订最佳的手术计划。第二,可以在术中通过虹膜纹理或眼表血管定位眼球,确保手术切口、人工晶状体的位置与术前设置一致,使人工晶状体位置更理想。第三,拥有新一代人工晶状体测量方法,使术后结果更准确,更接近自然状态。总之,对于白内障患者而言,该设备会增加手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使白内障手术更精准,安全可控,患者的术后视力实现质的变化,由看得见到看得更清更自然。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LenSx对于患者具有以下优点:更安全、更精准、更舒适、更完美。 比较传统的白内障手术,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显着提高。相比人手操作的超声乳化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绝大部分的并发症是可预测、可预防。
眼科开展此项新技术,是为了拓展眼科的服务领域,通过各种新设备的引进来满足不同患者人群的需求,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低端走向高端,扩大普适性,竭诚为患者服务。
规划:培养学者型团队迈向全国一流
记者: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您有什么样的规划?
王登廷:当前,甘肃省的复明任务非常严峻,省内白内障患者未作手术者积存了五万多例,每年做一万例手术,但每年又新增一万例,白内障患者人数处于正增长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团队也是形势所需,团队建设和人才梯队规划是我接下来要着手打造的重要任务,我决定利用5年时间带出和培养一支学者型团队,加大理论学习力度,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在引进人才机制上,我认为“门槛不能降”,学历必须是研究生,没有理论支持的技术是不过关的,我们不需要“匠人”,我们需要的是学者型人才,这是一种为这个团队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生命持敬畏的态度,不能拿生命做实验。要让每一名成员经得起检验,不仅能够胜任各自的医疗任务,而且还能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在探索中前进,让这个团队跟得上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凝心聚力,站在全省一流的起点上向着全国一流迈进。
看法:医患关系可以避免
记者: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公众热议的一个话题,从医生的角度出发,您认为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
王登廷:理解第一。我认为医患关系是能够避免的。医患关系首先取决于医生的态度,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病患和患者家属切忌态度生硬,语气粗暴,要学会沟通技巧,才能与患者做到充分交流。坦诚布公地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要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以免造成误解,因工作不足引起的误解就要向患者诚恳致歉,不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以免激化矛盾,酿成医疗纠纷。只要态度和蔼、解释得当,多数医患矛盾是可以缓和的。总之,相互理解是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
遗憾:家庭与事业难平衡
记者:您这样投入事业,能照顾好家庭吗?
王登廷;对于家来说,我只能用“遗憾”两字来说。因为我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生,我们两人的职业决定了生活不规律,孩子只能放在父母身边带。儿子长大后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说“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爷爷奶奶”,看到我们都这样辛苦,儿子高考坚决不报考医学志愿。而我的老母亲,因为一只眼睛未及时医治已经失明,我天天在外为他人做复明手术,但是却忽视了自己的家。母亲看到我太忙太累,她一心照顾孩子,眼睛不舒服就自己出去买点药,得了眼病不忍告诉我,一拖再拖,直到看不见,才慌忙叫妻子打电话给我,那时我还在古浪下乡,回来带她检查,三个月左眼眼底出血,已经无法挽回永久失明的心痛结局。上对老人,下对孩子,我都充满了愧疚之情。因此,现在一有时间,我就尽量弥补,父母最大的心愿是去趟北京,2009年我带父母去了北京,2014年春节又带他们去海南,结果因为吃了一顿三百多元的餐饭,父亲责备我太铺张骂了我一路。节俭,是流淌在父母身上的传统美德。我也从中获益匪浅,在无数例手术中,既能体谅贫困患者的艰辛不易,也能坚决拒收他人的红包。
情怀:投身眼科事业永不言悔
记者:我想问下,您累吗?
王登廷:真心说,这个累是身体的累。记得那年在天水北道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都是早上八点进手术室,晚上六点才出来,那一天做了62台手术,我的眼睛都被强光刺激的有点模糊,中午饭用盒饭和牛奶将就。由于长期满负荷运转,2007年我生了一场重病,检查出患上了嗜铬细胞瘤,在兰大医院泌尿科做了手术,病情一好转,我就又上了手术台为眼疾患者做手术。28年来,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说心里话,偶尔也会产生一种枯燥感,但是,当看到一个个病人复明的时刻,内心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记者:目前,你既是眼科主任又是主管行政的副院长,压力大不大?
王登廷:压力挺大的。我知道上级领导给予我的是认可和信任,因此在做任何一件事上都慎重对待。现在,眼科在前辈们的辛勤努力和不断铺垫下发展到今天的成就,尤其是甘肃省残联理事长华文哲对康复中心医院支持力度很大,为了残疾人事业向政府要政策要资金,推出了百千万工程,为老百姓真真切切办实事。
记者:选择了眼科医生,你后悔吗?
王登廷:不忘初心,永不言悔。每每想起我省每年有那么多的白内障眼疾患者,帮他们解除病痛,带去光明,是我人生的最大愿望。
远景:直面挑战,为眼科事业作出新贡献
记者:随着现代生活的复杂性,您将如何面临未来的挑战?
王登廷:目前国内眼科领域呈现出基础科研和临床治疗水平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的局面,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既感到任重道远,又深感机会难得,抓住时机,敢于创新,我院眼科将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我科要充分利用五大优势:一是学科、学术带头人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背景和较强的临床攻关能力。二是学术梯队实力强,富有活力,后劲十足,三是医疗规模和特色显著,能实现自我持续发展。四是科研方向明确,基础扎实,符合条件。五是培养专科和高级人才的能力强。六是与全国一流眼科经常交流,科研互助有力推动了学科科研水平。我们有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直面挑战,奋勇拼搏,为眼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