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简介:
梁春光 2000年12月参加工作,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瘫微创与康复专家组副主任,中国脑病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甘肃省卫生厅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专家组专家,2013年甘肃省民生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暨针刀松解术为核心的中医特色疗法在基层的推广应用)专家组专家,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疼痛康复科主任。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尤以针刀和射频微创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如在全麻下针刀微创矫正强直性脊柱炎畸形、针刀对星状神经节刺激术等治疗各种眩晕的技术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完成了国家科研项目《针刀微创治疗脑瘫肢体畸形技术》,编写了《脑瘫针刀微创治疗与康复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疼痛诊疗手册》(学苑出版社出版),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十几篇。多次在国家级会议进行主题发言和演讲。鉴于该技术的适用性,2013年国家卫计委将该技术列为第三批全国中医适宜技术进行临床验证和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该项技术已成功的使国内外上千名脑瘫患儿重返社会。梁春光做为技术持有人之一,单独完成了500多名脑瘫患儿的肢体矫形与康复工作。
曾多次被单位数次评为先进工作者,被省残联两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于2011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年荣获甘肃省“省直机关青年五四奖章”。
众所周知,慢性软组织损伤及骨质增生等疾病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普遍性和多发性成了这类疾病的代言词,在成人中不同程度的发病率几乎达到100%。在生活环境和劳动条件所限的农村,颈肩腰腿痛成了普遍现象,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者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而在城市,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成为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几乎达到70%以上。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步入”了此类疾病的行列。如何攻克这一医学难题,解除患者病痛,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呢,随着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兼容并蓄,继承创新,催生出了一朵耀眼的医学奇葩——针刀医学,一枚长不过15厘米的小小针刀成为攻克这类发病难题的一大利器。
“20年的腰椎病症在这里得到了有效治愈,‘一刀切,真真好’”在甘肃省康复中心鱼池口分院疼痛康复科里,来自兰州市永登县69岁的患者赵某前一天刚刚做完左腿针刀松解手术,今天就已能下地行走。赵某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病史,患有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的他,曾经寻遍了当地的医生,可谓“年年看病,年年吃药”,“药吃的都快要吐了,但病情却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受神经压迫左腿不能直立行走,只能拖着走。”来到鱼池口分院疼痛康复科住院一个星期,没有想到医生手到病除,现在的赵某心中愁云散尽,一脸轻松。
“甘肃省分级诊疗制度实行以来,一些在地方医院无法诊治或诊治效果不明显的患者都汇聚到这里,来我科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常常是成批的患者出院,再迎来下一批的患者就诊,流动性很大。”疼痛康复科主任梁春光告诉记者。
同样是一枚针刀,为何鱼池口分院疼痛康复科的医生们运用娴熟,医术更胜一筹,为患者有效解除病痛,口口相传的“滚雪球”效应让其声名远播?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一、先进设备助推特色科室
“这是疼痛介入治疗监视设备日本进口的C型臂,目前,全国只有三家医院在进行针刀微创手术的时候使用。”在治疗室里梁主任介绍说,该科针刀手术的成功之处在于这台设备平添的助力,“利用这台监测设备开展针刀手术,可以在显示屏下精准定位,安全有效,解除病痛立竿见影。”省康复中心疼痛康复科成立于2007年,主要采用中、西医、康复三者有机结合的诊疗方式,通过针刀疗法结合射频疼痛治疗仪,再加上热磁型横波运动理疗机等设备的投入使用,对治疗各类慢性疼痛疾病具有显著疗效。截至目前,已为近万名患有各种慢性疼痛患者实施了针刀诊疗,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受到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梁主任告诉记者,针刀疗法是在中国传统的针灸基础上实现中医现代化的成功典范,主要适应于全身软组织损伤性、全身骨关节退行性等疾病治疗。射频治疗是通过靶点穿刺,精确的温度控制,来实现选择性的神经信号传出阻断技术,从而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主要的适应于各类神经根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星状神经节及交感神经类、晚期各类内脏癌痛等疾病治疗。康复技术是采用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祖国传统康复,采用中医的辨证论治进行个性化训练,使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从而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重返正常工作和社会生活。
在住院病区,记者见到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杨某,今年30岁,来自天水武山县,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长达十年之久,入院时的杨某根本无法翻身行走,也无法自己进食、喝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他是被家人抬进病房的,一幅骨瘦如柴的身板,除了两个眼睛会动,身体其他部分几乎僵硬。“杨某的这种病症,医学上称为‘不死的癌症’,根据他的病情,我们为其量身定做了诊疗方案,通过分周期对身体的各个关节处进行针刀松解和矫形治疗,同时配合积极的康复训练,到第三个周期杨某就能弯腿了,现在他能拄着拐杖下地走路,自己也能吃饭了。”梁主任告诉记者。
“真是天与地的差别呀,原以为自己一辈子就要躺倒在床上了,不想医生的妙手回春,让我终于又站了起来。”杨某难掩激动心情,等输完液体,他拄着拐杖让记者亲眼见证了一次生命奇迹。
二、高超医术破解生命难题
在医生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墙面上挂满了锦旗,“妙手神刀除恶疾,精湛医术救众生”“慈心行医、神奇祛病”……这些真心吐露的赞誉之词熠熠生辉,表达了康复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后重返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的确,为患者服务是医务工作者的至高宗旨,而患者的评价才能证明医生的医术精湛与否,服务水平优质与否。记者了解到,在一次次的针刀手术中,担任“主刀手”的就是科主任梁春光,许多患者正是因为他的高超医术慕名而来。
梁主任从事骨伤疼痛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顽固性头痛、头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类疼痛的治疗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他是甘肃省针刀学会秘书长,2009年2月完成了国家级科研课题“针刀微创治疗脑瘫技术研究”,该项研究为原创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改变了治疗脑瘫的传统思维和方法。2010年该技术获得本年度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也是针刀界唯一获此荣誉的医生。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充分肯定了这项创新性技术成果,认为应该加大推广力度,并将该研究成果作为技术指南在全国发布。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实际,总结分析临床工作中的经验。他率先在全国开展全麻下针刀矫形术,先后突破许多针刀微创手术的禁区,例如开展了内脏癌痛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等。他曾接诊过一位5岁的小女孩,脑瘫合并孤独症,看着孩子无神的眼睛和年轻父母的绝望,他毅然选择了全麻下行“针刀微创颈总动脉鞘膜剥离术”, 他是国内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医生。此手术在西北是第一次开展,孩子3天以后症状全部改善,创造了近乎神话的事实。
勤于学习的梁春光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科研水平,在相关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同时他还密切关注和跟踪国内外先进的医学理论和诊疗方法,始终站在新科学新技术的最前沿。
三、加强培训提高医疗水平
“欲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人才是兴院之本,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让患者肯进来又放心。既是针刀界的权威人士,又是科室负责人的梁春光认为,培养和提高全科医务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是适应当前医疗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科室发展,打造品牌特色的强大力量,更是为医院可持续发展装上了不断加速的“引擎”。因此,该科鼓励医务人员内外兼修,不仅从技术水平上下功夫,还要在道德情操上多修炼。为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疗和护理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医疗团队,针对临床工作中疾病的复杂多样性,危重病人多,护理质量要求高的特点,疼痛康复科每周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同时还选派骨干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性的针刀疗法、疑难杂病最佳疗法新技术交流、学习、观摩大会,根据学科建设发展需要,为医护人员外出学习进修提供机会。在浓厚的学习培训氛围中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速医院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规范、安全的医疗服务。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疼痛康复科以它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医风、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赢得了良好形象和声誉。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该科共收到患者感谢信一百多封,锦旗五十多面,拒收“红包”累计5万多元,拒吃请百余次。从未出现一例医疗纠纷偏激行为,病人满意度98%以上。在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吸引下,该科病人就诊量与日俱增。目前,该科年门诊量达到近万人次,年收治病人四百多人次,该科多次荣膺“先进科室”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