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名片:他们是生命奇迹的共同创造者,他们是神经康复的专业团队,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神经康复科的医护队伍中,现有39岁以下青年29人,他们朝气蓬勃,青春向上,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使命,为神经损伤患者健康回归社会抒写了一曲在艰难中砥砺奋进,在平凡中执着坚守的青春之歌。他们激情澎湃,热血涌动,无私之爱在举手投足间,成为倾注于每一位患者心中的汩汩暖流,他们是神经康复医护队伍中一股昂扬蓬勃的正能量。
一、团队协作,打开患者生命之门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临床上是一个医生就能解决一个患者的问题。而在神经康复科,却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康复治疗是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治疗的延续。医生、治疗师、护士,强调的是一个整体,可以说,这种理念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医生护士的观念中。”神经康复科主任冯海霞告诉记者,神经康复科从收治患者的那一刻起,团队作业的工作模式即刻启动(即teamwork小组),由康复医生担任组长,专业治疗师和护士协调配合。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首次神经康复评定并制定近期康复计划和目标,一个月后进行二次康复评定并制定中期治疗计划和目标,入院后三个月再次进行后期评定和治疗目标。
据神经康复科主任冯海霞介绍,当一名患者从昏迷到意识完全清楚再到开始练习行走需要一个优秀的神经康复团队才能完成,因为神经康复病人在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医师,康复师和护士各司其职共同解决问题才能使患者的康复达到最大化。而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康复评定、制定治疗计划和目标,这些其实是康复治疗的核心部分,因为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的恢复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绝不可能一簇而就的,评定就相当于疾病诊断一样,只有评定正确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最终得到最佳的效果,而做到这点同样需要一个团队才可以完成,缺一不可!
在康复治疗室,记者看到医生与治疗师、护士正围在患者旁,仔细询问康复状况,互相交流,为患者下一阶段的康复目标做准备。“针对不同的病例,我们不仅制定了近期目标,还有远期目标。”冯主任告诉记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命与健康的关注也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变化:重病或重伤患者不再只满足于保命,而是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脑卒中、意外伤害等疾病造成神经损伤的患者,普通住院治疗通常只能救命,而患者功能障碍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一定是需要康复治疗才能实现的。希望通过政府支持,应尽快把康复治疗的重心下沉至社区,建立社区康复网络,努力打造零距离的康复环境,为各种功能障碍者创造美好的前景。
二、书写青春,风景这边独好
“加油,好的,坚持,加油……累不累?”90后的康复治疗师小包正辅助因脑栓塞导致左侧肢体瘫痪的80岁患者刘女士,做偏瘫康复起坐训练,他全神贯注,手脚并用,一条腿紧紧抵住患者练习重心转移的右腿,既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还要不时纠正其错误姿势。
“1、2、3、4……”同样是90后的治疗师小王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肘部,另一只手握住腕部,口中念念有数,灵巧地为患者做肩关节屈伸运动训练,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小陈今年才35岁,因高血压发作导致瘫痪,目前,他一边接受药物治疗,一边进行康复训练。“今天我感觉比前两天又好多了。”
“y-a-o,药——看我的口型,对,卷舌音,舌头放到上颚……看图,跟我说吃——药”在言语治疗室,今年才24岁的治疗师小兰正不厌其烦的教因脑卒中导致失去语言功能的患者学习发声。
……
这些年轻的康复治疗师们每日成千上百次的做着简单而重复的机械动作,还没忙完这个病人,下一个已经在排队。记者看到治疗室的走廊上排满了轮椅,这也被患者戏称为“神经康复科的停车场”。
每天除了给病人做功能训练外,如何根据病情调整和探索康复新手法也是康复师最重要的工作。冯主任告诉记者,康复治疗技术在不断地探索中,需要康复治疗师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理念,最大限度地解决病人存在的功能上的问题。这支年轻的团队既充满实干精神,又具有创新意识,目前,已逐渐成为神经康复科的主力军。
“垮掉的一代”一度曾是中国80后、90后的代名词,不能吃苦受累,成为很多人对80后和90后群体的大致印象。而今,当记者驻足于神经康复科的几个治疗室内,看到年轻的康复治疗师们面对患者专心投入,热情沟通,耐心倾听,真诚鼓励,这不恰恰是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吗?
三、互助友爱,映日荷花别样红
患者是否真正康复,能不能融入社会家庭,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神经康复科每名医护人员最为关心的事情。为了检测患者的康复情况,该科建立由康复治疗师、护士、患者组成的互组小组,针对不同功能障碍开展不同的竞赛活动,如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该科组织患者到超市自己购物,自己数钱,自己到自动取款机取钱,以此来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为了测评偏瘫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定期组织此类患者穿脱衣比赛。让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参加唱歌比赛,肢体功能患者参加“5米、10米、”走路比赛,并带这类患者到十字路口等红绿灯、过马路,为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扫除”障碍。
冯主任告诉记者,为防止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神经康复科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如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预防,急性期的救治,警惕脑卒中发作的先兆及解决办法,卒中后如何做康复治疗,到怎样的机构去做。针对有些患者心理负担十分沉重,影响他们的治疗的效果与康复后回归社会的信心,神经康复科经常讲解一些典型的励志病例,或者由即将出院的患者现身说法。为丰富患者的生活,该科还播放《当幸福来敲门》等影片,引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乐观向上。
在走廊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宣传栏中有互组小组的照片,患者发自内心的微笑打动人心。正是有了神经康复科每名医护人员精湛的康复治疗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患者至上”才成为真谛。 也正是医者仁心的大爱和悬壶济世的慈悲,让曾经遭受创巨痛深的患者重燃希望之火,记者深切感受到医患融为一体传递出的正能量。